有一些心理学家们也曾对“爱”的本质作过探讨,兹举几位较常提及的观点,分述如下:
(1)鲁宾认为爱有三个元素:①关怀;②依附;③亲密。“关怀”是指愿意为对方伸出援助之手,特别是在对方需要时。“依附”是指愿意与对方长相厮守,是一种情绪上的依赖。而“亲密”则包含了自我袒露、了解、信任。鲁宾以此三元素编制《爱情量表》,并以正在恋爱中的美国大学生为测验对象。结果鲁宾发现,两人若是在爱情量表上得高分,则两人互相注视的次数较多,也会表示他们正在恋爱以及将来会结婚。六个月后,他们也仍然在一起。台湾李美枝教授也曾以此量表进行多项研究,发现大学生也有类似研究的结果。
(2)耶鲁大学教授sternberg提出“爱情三向度”理论。他强调“爱”实际上可从三个方面来看一一-亲密,、热情及承诺。其中亲密是“爱的情绪”(感情)元素,指两人间投合、相知相惜、心灵绪合的情感,两人交往时可借感觉来沟通,分享个人所拥有的,包括时间和自我,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热情是"爱的动机"元囊,包括了生理上的需求和冲动,如相处时的感受、外表与吸引力等都是属热情层面。“承诺”是“爱的认知”元素,指两人之间的承诺,是一种理性的抉择,也是锥持两人关系长久的动力。承诺通常由忠诚、关系的建立、患难与共,或是借订婚、结婚等付诸实现。Stenberg强调"完整的爱",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也就是两人之间必须在情绪上、生理上及认知上能满足与肯定。
(3)心理学家弗罗姆认为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但需要不断学习如何去爱,才能将爱的能力发挥出来。他强调爱人之前要先能爱己,并认为“真爱是给人自由,而非束缚”,真爱应包括有下列四项因素:
•愿意了解。
•用行动表示关心。
•关系的献身感。
•责任感。
(4)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认为爱的态度有三种形态:最原始的态度属于身体方面,是性的态度,即针对他人的身体现况引起性的剌激,触发性冲动。其次是迷恋,要比前述态度更深入到对方的内
心,直逼他人的心理方面,但是仍然不能达到对方的核心。第三层次是针对对方的精神方面的爱。属于第三层次的爱不再停留在身体或情绪方面的兴奋,乃是在精神方面有深深的感动,被对方人格的核心所感动。第三层次的爱是通过身体及心理的"衣裳"去看其精神的人格。因此,关键不在于身体特征或心理特征,而在于对方的人本身。真实的爱是以对方的精神人格的独特性为对象,因此,不可能“转移”到别人;如“恋情”,就很容易“转移”到相似的对象。除此之外,真实的爱在时间上是永恒的,它与性兴奋状态所表示的短暂性不同。性冲动一旦满足就会消逝,心理的恋情也不可能持续,唯有精神人格所导向的精神方面的行为可以恒久持续。爱超越所爱的人之死亡仍能持续,爱比死更强烈,其理由即在于此,即使爱的人的身体自存在因死亡而归于无,在本质上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综合上述各家之说,"真爱"是以"许诺"为两性关系持续与否的核心。“亲密”与“激情”则是“许诺”的延续。关怀、照顾、责任及了解皆是有爱的表现。真爱不是被动而来,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需要主动积极的学习。真爱是以对方精神人格的独特性为对象,所以,真爱是可以永恒而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