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基础理论
超个体心理学简介 发布时间:2005-12-06发布来源:科学心理

超个体心理学亦译“精神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号称心力学的第四势力。它是适应解决人的超级精神活动的西方社会需要的产物,是西方科学(新物理学、致幻剂和生物反馈技术)心理学与东方智慧(超越自我的心境和意识理论及修炼)融合的结果。

主要创建者有马斯洛、萨蒂奇(A.J.Sutich)、格罗夫(S.Gmf)等。1969年创办《超个体心理学》杂志,1971年成立超个体心理学会(ATP)。1975年成立加州超个体心理学研究院,1986年改称超个体心理学研究所(ITP)。

主要特点:(1)越性为出发点,以超人性为中心,研究超时空的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2)它以超个人为出发点,以宇宙为中心,研究宇宙觉知、世界协同。(3)它以超越自我为出发点,以大我为中心研究心灵的终极本源与终极价值、真我或本真的终极实现。

研究内容:(1)人观,即反对生物与机械还原论,强调人是一个活生生的、智情融为一体的、整体性的主体。(2)人性观,即否定传统的人性论模式,指出人本心理学人性观涵盖的不足,指出人性具有更高级的超越性层面。(3)意识观,即着重研究意识谱、意识转换状态(ASC5)及深层的整合。(4)意识训练,即强调超觉沉思(或超觉静坐)在意识训练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5)超个人心理治疗,即扩展超自我的意识状态,实现完满人性。

主要贡献在于:洞开东西方心理学沟通之先河,提出了研究人的超越性心理层面的重要价值及深远意义,建构了一种人本心理学更宽阔、更开放的新范式,促进了管理心理学、心理治疗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宗教心理学的发展。但因缺乏严格的科学基础与充足的证实,具有理想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心理教育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