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冯·弗里希 [Karl Ritter von Frisch 1886.11.20-1982.06.12],德国动物学家,行为生态学创始人。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逝于德国慕尼黑。
他的父亲是泌尿学家。他先在一所文法学校学习,1905 年毕业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第二学期即转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哲学,后又回维也纳大学学习动物学,1910 年获得该校动物学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以小鱼的颜色适应性和光感觉为论题。同年他成为慕尼黑大学动物研究所的赫特维希(Richard Von Hertwig)的助手,并在德国度过其学术生涯。在维也纳医学院时,他最初的研究涉及蝴蝶、甲虫和虾的复眼的色素,进入动物研究所后,便从事蜜蜂的行为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主要在维也纳的家中从事蜜蜂行为的研究,他的两个叔叔则担任他的助手。
1921 年他出任罗斯托克大学动物研究所教授和主任,1923 年到布雷斯劳大学教授动物学,1925 年返回慕尼黑大学接替其老师赫特维希的职位,并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下负责建立更先进的动物研究所,该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毁坏。1946 年,他到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执教,1950 年,他回到德国慕尼黑大学重新开放的动物研究所,1958 年从该所退休后仍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他从 1909 年开始研究鱼类的颜色变化,继而研究鱼类和蜜蜂的辨色能力,证明了鱼类具有辨别颜色和亮度的能力而且辨声能力超过人类。1919 年以后专门从事蜜蜂视觉、嗅觉和信息传递的研究,他证明蜜蜂能够辨别除了红色外所有的色彩,甚至可以看到紫外光。以及蜜蜂除了视觉味,也同时具有嗅觉,因此蜜蜂能够辨识 12 种相近的花朵气味。由于蜜蜂在采访花蜜和花粉的同时,也接受了该花朵的色泽、形状、香味、滋味等综合刺激,所以才会有重复采访同一种植物花蜜和花粉的行为机制的诞生,而其此项的研究,为动物感觉生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49 年他发现蜜蜂能感知偏振光,并能利用太阳的位置和地磁场等确定空间的方位,提出了“地磁的日周期性波动是蜜蜂‘时钟’的外界因素”的论断。他还发现蜜蜂能感知声波及其他波动,并用以传递有关的信息。
弗里希因其对蜜蜂的信息研究而著名。他发现了蜜蜂间存在的一种简单语言,用以传达花蜜的距离及定向(orientation)。根据他的研究,蜜蜂能够利用舞蹈来传达蜂蜜的所在处:当侦察蜂发现一处蜜源时,它飞回巢就先放出气味,并且在垂直的蜂巢表面上跳舞。基本上分成两种舞步:圆舞(round dance)与摇尾舞(waggle dance)。圆舞是表达蜂蜜就在附近,摇摆舞则是传递蜜源与蜂窝距离的讯息,蜜源距离愈远,蜜蜂摆尾的时间愈长,而且在摆尾时发出的嗡嗡声愈久。还没有外出采蜜的蜜蜂确定蜜源的方向和距离后,就能省去摸索的时间和精力,很快地找到蜜源,这是一种有效率的沟通方式。一开始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蜜蜂具有这么奇妙的沟通能力,不过,在生物界争论了十来年后,最终证明他的发现是正确的。
1948 年担任国际蜜蜂研究会副主席,1962-1964 年被选为该会的主席。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美国科学院和瑞典科学院的外籍院士。由于弗里希在科学普及中作出的贡献,1959 年他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卡林加奖。1973 年,由于对个别动物行为模式及其社会行为规律的研究有卓著的贡献,他与德国的洛伦茨(Konrad Lorenz)和荷兰的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