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心理学家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发布时间:2016-04-25发布来源:科大主页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Harry Frederrick Harlow,1905~1981)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以后曾收入他的文集和多种管理学和心理学文集。马斯洛的动机论又称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或基本满足有助于高层次动机的出现。最低层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依次向上是安全、爱和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健全社会的职能在于促进普遍的自我实现。他相信,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越是成熟的人越富有创作的能力,邪恶和神经症是环境造成的。著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