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为什么感到开心呢,其实《论语》中说得很明白,大家也耳熟能详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这里,孔子指出了人们的快乐之源:一是用心学习;二是注重交友;三是别人的误解不在意。
不用看孔子如何谈快乐,从《论语》中,从孔子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的快乐来源于哪里呢?
一是身体健康。孔子活了七十多岁,放到古代,那已经是高寿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嘛。而且坐着马车,颠沛流离地周游列国,没有好身板不行;根据身心平衡论,身体好了,自然心理也容易健康。
二是有理想信念。孔子搞了一套仁义礼智信的学说,自已深信不疑,而且到处宣传他那套为人道理,管你喜欢不喜欢,四处推荐。
三是有专业能力。作为民办教师,礼、乐、射、御、书、数全精通,换言之,作为一个老师教的课程包括文明礼貌课、音乐舞蹈课、射箭课、驾驶课、语文课、数学课全能教,现在哪个个老师可以随随便便教六门功课的,乖乖厉害吧。
四是有兴趣爱好。孔子尤其爱音乐,放在今天进入KTV也绝对是麦霸之类的,因为听首好歌便“三月不知肉味”了,多沉迷,比现在小孩网络成瘾都厉害。
五是有发泄渠道。当然这个发泄渠道就是他的死忠学生了,那时候好在没有什么青少年保护法,孔子看谁不顺眼就骂人,学生只是多睡了一会,就说人家“朽木不可雕也”。如果今天的老师还这样,肯定被投诉。
六是有自嘲精神。在各国推销自己思想的路上屡遭挫败,但孔子善于自我解嘲,人家说他是“丧家狗”也不生气,还说人家说得挺像。
如果现在一个教师,有了以上这些,肯定也不会变态了,所以当老师,还是要像孔子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孔子最珍贵的心理品质如下:
一是专注。学习时专心致志,“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习起来连自己多大岁数都忘掉了。娱乐时全情投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听首外国歌对吃肉都没兴致了。
二是乐观。周游列国,遭遇白眼无数,但他还倡导“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不生气;甚至别人骂我也不恼,在郑国事人家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犬”,他还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三是心态年轻。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并且身在异乡,还去见南子,估计也希望南子给他“……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杨振宁语)”吧,结果出来又传绯闻,遭学生质疑,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这老师当的,对学生还赌咒发誓的,整个一个此地无银三百两,人老心不老。
向孔子学习,做一个健康快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