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热情、开放、个性独立、善于发现问题;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他们经历了高考的“独木桥”,也面临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不再拥有“天之骄子”的自豪;他们熟知互联网,习惯在论坛“灌水”,用QQ和MSN聊天,用博客表达自我……他们,就是“80后”的大学生。面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入手?
“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彰显人本情怀
党的十七大在万众瞩目下胜利召开了,胡锦涛的报告贯穿了一批新名词、新提法、新理念,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报告里第一次使用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彰显了党中央的人本情怀。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形中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创新这毋庸置疑是党务工作者共同的愿望。但究竟该如何创新、该如何与时俱进,党务工作者在探索,在尝试。胡锦涛的报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无疑是为思想政治工作指出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许武说:“来中科大后,我和学生打交道更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简单地说就是两句话:关乎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命运。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细细打磨,是让这项工作焕发生命力的关键。”
“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
让主旋律无处不在
10月15日,当听到胡锦涛的报告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时,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董雨激动不已,从事多年学生工作的他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
董雨告诉记者,学生处的工作是事务性的,主要是奖、贷、助、补、减这一块工作,学生工作部则是抓学生思想教育,两个部门合署办公以来,对学生的教育和事务性的工作有机结合到一起,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到了对学生的关怀中。
“当代大学生个性很强,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其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国内,正处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国际,趋向经济全球化;其自身又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成长,国际上的前沿信息、文化动态他们都可以很快获取。‘80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人生态度、语言风格必将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适应这样的时代变化。”
在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中,学生处的王胜平发现,很多学生碍于面子,或者说是自尊,不愿表明自己的困难。从2004年开始,该校在“一卡通”网络系统中设定学生消费情况预警线,按月对学生在校内用餐情况进行统计。对每月在校内食堂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的学生,“一卡通”系统自动生成相应数据库。无须学生自己申请补助,学生处便会主动核实情况并在其“一卡通”账户中按月存入补助款。
董雨说,这种助学方式不仅使助学体系更加完善,有效覆盖了学生中的隐形贫困生,而且兼顾了受助学生的心理感受,让贫困生能够“体面”地接受社会资助。
体现中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工作还有很多,如学生在申请困难补助的时候,审批意见中会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写出“关怀的、饱含感情的”鼓励意见,如“希望你克服生活中困难,积极、乐观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等,这些意见学生是会看到的;在颁发国家助学贷款时,学校会组织全体贷款学生大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同时加强诚信教育。
“大学生群体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期时学生之间的变化并不大。之后,学生的代际变化缩短到五六年,然后是两三年,趋势是频率加快、代际差异加深,一个一年级学生的思想可能和四年级学生当年一年级时有很大不同。由于客观存在的代沟问题,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教师的开导很大程度上不如同学之间直接、有效果。”
从2005年开始,该校在每个班级设立了学生心理委员,遴选心理健康、乐于助人、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经过系统培训,颁发聘书,持证上岗。
“心理委员生活在学生中,最容易发现问题,也最容易沟通交流。朋辈辅导的感染力,为班集体注入共同成长的和谐风气,这也是学校设立学生心理委员的目的。”董雨说, “班级心理委员已经成为科大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组织开展班级心理教育活动,介绍同学参加心理测试、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及时报告重大应急事件、转介行为异常的同学,为学生心理疏导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该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延伸到了网络,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他们都活跃在学生的网络空间里,该校党委副书记鹿明在论坛里拉回网瘾学生的事就传为美谈。2006年,该校创办了网上党校,把信息网络技术与党建工作实际有机结合,目前已有30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网上党校的培训和考试系统,取得了结业证书。
思想政治课应更加注重引导
“‘80后’学生渴望成熟、渴望独立,某些方面非常专业,比老师知道的还多,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功底、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学校教育多半还停留在单向的知识与道德观念的灌输。”
1986年出生的学生王磊同意董雨的观点,“我们喜欢‘思想解放’的思想政治课老师,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师吸引不了我们的兴趣。”
学生的思想在变化,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是对大学生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主阵地”上高扬“主旋律”,让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一直是该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2006年下半年,该校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16个课堂,在学生评议中赢得“满堂彩”,有12个课堂的测评得分在4.5分(折成百分制即90分)以上,余下四个课堂的最低分也高过全校本科教学课堂测评的平均分。
这门被学生普遍觉得枯燥无味、被教师员普遍视为畏途的课程,为什么能得到学生如此广泛的认同呢?
博士生钟小强选修《社会主义理论》,这是100人的大课,但每次上课教室里不仅没有空座,反而有许多旁听的学生站着听得津津有味。
最有趣的是开课后10分钟的自由演讲,教师让学生自选题目,从服装设计、饮食文化、影视动态到国际形势,无所不包,五花八门。台上的学生讲完,台下的同学就提问题,有时讲者与听者还会爆发激烈的辩论。钟小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位学生讲道家文化,一时兴起,反客为主,竟把教师的半堂课全占用了,但是同学的演讲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与台下的互动十分活跃。教师笑眯眯地地听完了他的演讲,给予了十分宽容的评价。
人文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燕京晶对教师刘仲林的《自然辩证法原理》十分着迷,因为课前设置了一个“创造五分钟”,与钟小强的经历类似,在这五分钟里,学生可以演讲、跳舞、唱歌、播放自己制作的动画,展示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
“这些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评价越来越好了……”每当提到思想政治课创新给学生带来的惊喜,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潘正祥总是这样淡淡的一句话。他表示,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积极性,把“教师言传口授”与“学生能动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摆脱了传统的灌输式、单向式授课方式,采用了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
“热点”问题贯穿教育始终
“‘我为什么要上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是当代大学生常常问自己的问题。”董雨说,部分“80后”大学生从小是“为父母而读书”,辛辛苦苦考上大学,以为未来一片光明时却发现可能“毕业等于失业”,对未来开始迷茫。有的学生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方式,逃课睡觉,“享受生活”,或终日流连网络。虽然说在该校就业问题几乎不存在,但是以后做什么、去哪里工作一样让学生十分迷惘。“关注学生关注的问题,留意学生留意的热点,这才能让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
“如何学”、“为什么而学”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为重要的问题。“一年级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二年级不知道应该怎么干”———对于许多刚刚走进校门的大学生而言,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刚进校时,我对未来比较茫然,对一切都无所谓。”管理学院2004级傅兆吉告诉记者。“自从开展生涯导航活动以后,我对自己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初步树立了大学生活的目标。”
“生涯导航”是该校开展的大学生根据自己学业状况、兴趣爱好,把大学生活阶段化、目标化,从而设计人生发展方向的活动。
该校招生与就业处处长蒋一说,从2003年开始,该校在一年级新生中全面开展“生涯导航”设计,着眼于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科学规划个人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发扬长处,克服缺点。
即将毕业的傅兆吉如今是校学生会主席,前不久,他放弃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表示要参加“西部计划”,到基层去。像傅兆吉这样主动要求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学生,在该校大有人在,蒋一将这种情况归结于“生涯导航”的开展和大学生毕业就业服务与指导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去年我们就有81名毕业生到西部和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工作。”
许武表示:“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既要看其自身的智力因素,也要看其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全面素质。切实把握大学生内在需求的时代特征,努力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方式方法上还是在理念模式上都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才能真正体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宗旨。”
作者: 高升 安徽青年报-新闻周刊200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