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报道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微笑报道
两个天才少年被中科大录取 发布时间:2008-09-19发布来源:新华网

距离2点30分还有两分钟、一分钟、半分钟……2点30分过了,父亲手中的电话依然没有响起。“哇,没有接到落选电话,你通过了,通过少年班的测试了!”前天下午,俞竹琳和父亲欣喜若狂……

7月17日,全国惟一留存的少年班,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40名人选终于尘埃落定,我省宁波效实中学省理科实验班15岁的俞竹琳、湖州中学高二的16岁学生刘方旸成为少年班大学生。中国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老师说,少年班的浙江学生数量非常之少,从2002年以后,少年班在浙江招生就一直是空白。

高考中特殊的高分一族

“天才班”、“神童摇篮”……自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立以来,少年班的成员一直是公众眼中智力超常的高智商青少年精英。

所有的少年班报考者都必须把今年的高考作为闯关的第一步。“我们的考场只有两个人,我和另一个报考少年班的同学。”俞竹琳回忆说,高考那会儿,他们凭中科大的特殊准考证,在特考考场中做高考试卷,考卷交由中科大专家组批审。

今年的高考理科试卷,俞竹琳成绩为634分,刘方旸650.5分,均超过浙江省今年的理科高考550分的录取分数线。而据俞竹琳的老师说,中科大专家组的评分标准严于高考的评分标准,依照高考评分标准,少年班考生的高考试卷成绩还能再提高15到20分左右。

经过专家组评审,最后全国只有47名学生取得复试资格。最终40名学生通过复试,成为少年班的正式学生。

怪题层层把关学生心智

手持一支笔,让笔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穿过几乎同等粗细的圆孔,用“我是”为开头写5个陈述句;在一个多小时内迅速地完成几百道心理测试题,平均每题耗时数秒,没有时间犹豫……就连家长,也要做试卷:“你孩子的性格有什么优点?缺点?”“学习习惯如何?”“对家庭依赖程度如何?”

到中科大复试的首日,47名考生便开始接受这些千奇百怪的心理测试与心理实验,然后是数学、物理、英语、非智力因素测试等。

效实中学负责与中科大接洽的夏宏祥老师说,超大题量的心理测试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考验学生的第一直觉,专家组据此分析该生的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学习习惯等。同时,家长们也必须做一份考卷,俞竹琳父亲说,考卷的大意是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教育方式。

“孩子虽然聪明,但毕竟心智还是属于孩子。”俞竹琳的父亲认为,少年班的孩子都比普通大学生小3-4岁,所以心理问题也需要更多的关注。中科大少年班的系主任陈卿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少年都适合直接步入大学生活,“学校不希望给孩子灌输一种‘我是神童’的优越感,同时,少年班还将和比较优秀、年长的大学生混合编班、住宿。”

而俞竹琳与刘方旸似乎对适应问题表现得很自信。刘方旸表示,他的同学一直都比他大两三岁,交往肯定不是问题。5岁半就进了小学的俞竹琳则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无关。

家长说“天才”不是造出来的

“少年班”的存在一直争议颇多。继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成立第一期“少年班”后,北大、清华、复旦、南大、华中工大等13所高校争相效仿,而近年来,各个大学“少年班”在“天才能否批量制造”、“少年天才心智是否成熟”等的质疑中,陆续停办,只有中科大的少年班还继续留存。

“中国人的应试意识太强。”陈卿委婉拒绝了谈论此次入学心理测试、非智力因素的具体题目和评价标准,他表示,一旦题目透露,外界的猜题、强化训练等“制造天才”的手段便会应运而生,可能会造出一批“心理测试”的应试“假高手”。

俞竹琳的父亲向记者透露了他在中科大的体会:在中科大与其他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几乎所有孩子都是又会玩、又能学的,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也比较民主,没有一个孩子的“聪明”是用强化班和题海战斗之类“训练手段”制造的。俞竹琳、刘方旸的父母从不强迫孩子参加任何的补习或强化训练。刘方旸在课余参加了班足球队,而俞竹琳更是一个兴趣爱好“多面手”——阅读、篮球、足球、钢琴、小提琴……“孩子从小成绩就不错,所以学校常常要我讲教育体会,其实我真的没对孩子刻意地要求过什么。”

中科大副校长程艺曾说过,所谓“神童”,其实和普通孩子没什么区别,只是比别的孩子更早掌握了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已,这是最关键的。少年班只是为这些智力突出的孩子提供了发展的途径,它是一种手段,不是一种目的。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