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实 本报记者 俞路石 通讯员 洪孟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加强“两课”教育主渠道的同时,注重发挥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的优势,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生涯导航: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结合起来
从去年开始,中国科大在一年级新生中全面开展生涯导航设计,着眼于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化发展,帮助青年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科学规划个人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个体发展紧密结合的举措。
“刚进校的时候,我对未来比较渺茫,没有目标,不喜欢上课,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中国科大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03级的孙邦杰说,“自从班级开展生涯导航活动以后,我对自己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了初步的目标。”
该班党小组组长郝鹏说,在大学一年级推行生涯导航,一开始同学们不是很理解,积极性不高。党小组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充分了解生涯导航活动内容和过程,充分认识到生涯导航计划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还先后组织了与教授面对面、参观实验室、生涯导航手册设计等一系列的活动,共同参与,共同制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班级还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同学们去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开展了“摈弃不文明行为,做文明科大人”的主题团日活动、机器人兴趣小组、组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推行生涯导航,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快寻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在大学里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探索、创新。”精密机械系03级班主任钟晓强深有感触地说。生涯导航设计使该班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习、创造的动力不断增强,同时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净化了学风、班风。他们被授予2004年度安徽省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班级团支部获得了“生涯导航示范团支部”、“甲级团支部”等荣誉。
机制创新:营造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环境氛围
11月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学生听证会”在科大举行,校方就学籍管理条例的修订广泛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在学校介绍了新的学籍管理条例修订的总体思路后,近40名学生代表踊跃提问,对专业选择、成绩核定、个性化学习、学习警示、考试管理规定的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程艺深有感触地说:“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都是有问题的。”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服务学生的需求,努力营造学生和教师、管理者之间人格上平等的环境氛围,善于发现和激励学生内在的动力,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培养学生主体性,是中国科大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生动体现。
每年的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都是学生十分关注的事情,今年学校提供了500个自主选择专业的名额,约占一年级学生总数的27%,这意味着有近1/3的学生在完成第一学年度的学业后可重新选择专业。为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学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闭路电视、英语教学调频广播,以专家访谈、电视直播等形式,对全校院系专业进行了10多场次的介绍,各班班主任分别与每位学生进行了谈话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原因和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在全面客观了解情况后独立自主地作出理性的选择。
在中国科大,尊重学生意见还得到制度上的保证。自2001年起,该校在校团委委员和学生会委员中启动了每年四次的提案工作,内容涉及学校发展、校园文化、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几年来共收到提案近千条。新建的研究生楼附近没有商店,学生购买日常用品很不方便,学校接受提案后,很快就在学生公寓里建起了自动售卖机。由于海报栏缺乏,各种活动的宣传海报贴出不久就被覆盖,收到提案后,宣传部在认真调研后分别在东、西、南各校区建起了百米文化长廊。师生与学校之间沟通交流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学生意见很快得到实现,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进一步树立了主人翁的意识。
创设情景:让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
“学生宿舍是否应该拉网线?”“成绩越好的学生,成就感就越高吗?”“研究生的心理一定比本科生健康吗?”“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跟老师交往?”……一个个问题提出来,发人深省。在去年的全校学生工作负责人及全体班主任培训班上,中国科大请来了学生给教师讲课。大学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分别就“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大学生对网络依赖和适用计算机的情况”等校园热点问题作了精彩的讲解。这些报告都是此前学生在科大及其他周边高校进行详细问卷调查所得,内容涉及学生心理调查、就业期望等8个课题,目的是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并为高校教育提供更好的参考。
不仅如此,中国科大还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我教育舞台,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9月份,中国科大商学院本科生为他们实习的两家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举行了两场特别的报告会,剖析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两家公司的老总们频频点头认同,认为学生们的报告分析很细致,使他们很受启发,表示公司内部将根据报告作进一步的讨论,对于合理的建议将采纳并落实。
奉献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思想境界
让大学生深入基层,融入社会,在实践中锤炼大学生思想品德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大坚持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厂矿企业、农村基层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扶贫支教、科技支农”,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大学生们在流淌了汗水、晒黑了皮肤之后,对中国的国情有了较深的认识,懂得了作为被党和人民寄予厚望的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自1998年开始,中国科大先后有六批共27名研究生志愿前往青海、甘肃和宁夏等国家级重点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服务。尽管这里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黄沙肆虐,严重缺水,自然条件恶劣,研究生们几个人挤在一间墙壁漏风的平房里,吃的是土豆白菜和小米干饭,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中国科大青年志愿者们毅然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接过“爱心接力棒”,延续、光大着这项薪火相传的事业。
《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1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