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报道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微笑报道
中国科技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帮助新生找到平衡 发布时间:2003-03-31发布来源:科大新闻网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夏童 访问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孔燕

(摘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信息资料中心2002-11-25 10:27:28)

主持人:一般来说,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都是离开了十几年朝夕相处的父母亲人,离开了已经相当习惯的学习成长环境,完成了数年以来要进入大学的奋斗目标,这时他们很容易进入失重状态。中国科技大学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孔燕老师说:学校就是要在这个时候扶新生们一把,让他们找到平衡。

孔燕:新生本身特点决定了,在他上中学的时候,在现在的这种教育体制当中,还是高考为重,尤其是像能够考到科大这种学校来的学生,在中学期间,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能一方面看重了学习,另一方面忽略他的其它能力,或者心理方面的发展。很多学生进校以后有一些迷茫,或者说用科大学生本身的话说,叫有一点郁闷。他们起初的新鲜感消失以后,新的目标还没有建立之前,往往会产生一种郁闷感。我想这可能是在其它高校也有的一种现象,在我们这里,尤其是一下二上的时候,特别是一下的时候,总有一种郁闷感。我们对新生这种心理的关注,其实就想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他们的心理发展,或者情绪方面的一些表现,这样可能对后期的成长比较有利。教育为本、预防为主。

主持人:本着这样的出发点,中国科技大学心理教育中心的专家和老师为2002年的1800名新生建立了自各的心理档案,内容涉及每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社交能力、自我个性等近百个小项目。对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心理异常现象的学生还专门建有摸底调查和跟踪咨询表。

主持人:即便是因为心理问题出问题的也可能是极少数,那么有必要做这么大的一个工作,做一个系统的工作吗?

孔燕:在过去不大注意这个层面的工作,现在开始注意了,可能最初的工作会艰苦一点,要建立一个系统。对大学教育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是能够给他提供一个平台,或者一个环境,让他的心理素质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所以我们提的一个口号就是面向全校学生,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如果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想最初的这种建档,包括对他们的基本信息的了解,应该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像我们在后面,比如说包括我们心理课程的设置,包括我们心理活动的组织和一些心理咨询的进行或者安排,这样就有很明确的目的性,而不是像过去的学生工作当中的一些做法,有点像所谓的消防员,有了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大家去救火。

主持人:你们建立的这个心理档案,除了你们摸情况之外,会不会起别的作用?

孔燕:我们给学生的承诺,就是绝对是保密的,所以这个档案有文字档案,也有电子档案,就是几个工作人员录入,他可能会知道,但是我们的对外原则我们不向学生,或者学生有关的人去公开。我们不会把这个提供给他的班主任,或者提供给什么有关的部门,但是我们会给有关部门有一个,比如说这个年级的学生,他的心理状况总体是一个什么样的表现,那么他主要的问题反映在哪几个方面,我们会在很小的范围内给学校有关的部门有这么一个报告,但是从来都没有公开具体学生的问题和姓名。

主持人:这种心理档案,你们是打算一直跟踪到他毕业,还是这一年过去就完了呢?

孔燕:那肯定是跟踪了,他现在存在一些问题,也许在他大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得到解决了。另外,他通过我们的一些服务咨询,他可能得到一些缓解。我们是有跟踪的,我们希望这些能够作用他的心理成长的一个鉴证。其实我们还有一些打算,比如说我们怎么样和学生工作系统有机的来配合,学生工作的方法,什么样的方法更有利于跟学生交朋友,更有利于来促进这些学生的成长,这个都是我们在考虑的问题。

主持人:学校要解决的新生心理问题是什么呢?清华大学刚揭晓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新生总体心理健康,只有不到1/10的学生存在适应性心理问题,而北大学工部的统计是,在大一新生存在的心理不适应的问题中,难以面对激烈校内竞争的占40%,远离家乡有孤独感的占36%,感到大学生活没有目标的34%,从中国科大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孔燕老师介绍他们对新生的摸底调查看,情况大同小异。

孔燕:基本的情况还是非常好的,其实在早期的时候,或者几年前,人们对大学生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足够认识的时候,大家也不太去看重这个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前一段时间,一旦认识以后,我觉得有点过分地强调了大学生当中所谓的心理问题的负面这一面,其实我们认为,大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也好,还是他的整个个人的素质也好,他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通过我们建档的问卷,和我们在学校做的一些普查性的调查,都非常明确地看到这一点,这个当中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是他们发展过程当中要经历的,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因为他们过去所处的环境,比如说独生子女现在比较多了,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其实我们就是说,这些都是发展性的问题,多半都是适应问题。有些学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很大,真正有所谓的心理障碍,或者有心理疾病的这部分还是极小的一部分。

主持人:应该说青春期的问题,它即便不是一种病,在这个特定的阶段,对某些人却是很难逾越的。那么你们是主动找学生去解决,还是他们自己会主动来找你们呢?

孔燕:这两个方面我们都有,一个方面我们是通过各种的方式跟学生宣传,比如说我们有网站,网站的内容就有很多支持性的,技巧性的,使得他觉得其实有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这个烦恼,比如说通过一些社会支持系统,通过一些同辈的扶助系统,或者是通过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他可以得到一些缓解,或者解决。这样就使得他愿意,或者主动地来求助,这是一个层面。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对于那些,有些学生是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希望有一种匿名的形式来咨询问题,那也可以。比如说我们网站的一个版块就是网上咨询,我们都可以一对一的去解决。另外,有的同学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主动地预约他,以他愿意的方式我们都可以满足他,只要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帮助他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主持人:发展中的问题好像有些在我们想来会自然而然的随着长大就会解决。

孔燕:自然而然的解决,我觉得这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我们始终觉得,大学生有自我教育和自我帮助的能力,他跟同年龄群体的这种社会青年还不太一样,他们毕竟知识水平比较高,这是相对而言。如果他们了解有关的心理发展的知识,在学得一个技能,我想他是可以自己帮助自己的。其实我的亲身感受就是,现在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或者通过一些图片的教学活动,因为我们在一年级,我们会开设大学生心理学,还有大学生交往训练,这样既有知识又有一般基本训练的这些课程,那么这样使得学生有些了解。现在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到心理中心来,或者他寻求一种心理帮助的话,他不认为这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别人会怎么看我。其实人们愿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的话,他是愿意自我帮助,愿意通过一些咨询来了解一些知识,来得到一些提升的。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了,前些年对大学生这方面的问题是太不关注,后来又有点过于关注,到今天来说,应该怎么客观地去看待它?

孔燕:我觉得这个历程是必然要经历的,就像人们关注智力发展,最初的时候是不太关注,有一段时间特别关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现在人们已经以一个很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了。一般的民众已经接受,不仅要聪明,智商比较好。我想对大学生群体的认识,也是如此。在过去的大学生群体当中,其实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用这个概念,或者没有用这个方面去衡量他,现在可能是独生子女群体比较占主流。另外,我觉得社会的价值多元化使得大学生现在思想比较活跃,分析问题的能力、出发点,方方面面不像过去那么单一,确确实实也是应该受到关注,但是我觉得有一种比较平和的正常的态度来看待这个发展性问题,可能对大学生正常的成长要更有好处一些。当然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大学生当中有各种其它现象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就全国大学生总体来看。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都比较脆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压力是比较大的,跟过去相比较起来。所以从这个层面上,他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持人:您认为对这一群体的特别关注,有没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呢?

孔燕:应该说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大学生这个群体在整个的建设小康社会也好,或者祖国的事业发展也好,应该说是一个主力军,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注重他的某一个方面,比如说学业发展,应该说这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

记者:夏童

[ 电台首页 | 新闻台 | 经济台 | 体育台 | 音乐台 | 文艺台 | 交通台 | 新闻中心 | 国际部 ]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信息资料中心1999-2002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