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人跑到成都创业,并自喻“新知青”,他玩得转吗?
2005年,上海人汤耀华到成都开便利店。对这个问题,他比谁思考得都多。
上海是中国大陆便利店文化最发达的城市,汤耀华经历了便利店在上海布点的阶段,他曾经在卖场任职,负责过上百亿元的总采购单,如今要在一个大中型超市为主的城市重新开始,而且还要带头烘托起一座城市的便利店气氛,谈何容易。
他所创办的“wowo超市”在成都拥有近300家门店,全球便利店典范7-11以及上海的领头羊品牌“全家”都开始进驻成都。下一个回合,wowo超市需要反过来迎战它们。
便利店就是“蚂蚁雄兵”
虽然汤耀华在百联、江苏文峰集团任职时每年要参加成都举办的糖酒会,但他总结,上海人不喜欢到外乡创业。“要么出国,要么进国企、外企,上海人连北京都不爱去的。我当时到内地来,所有人都持反对票,还给我命名:新知青。”
与沿海城市对比,成都被称为“内地”。经营酒类起家的“川喜集团”与汤耀华曾有合作,2003年,他们看到便利店的趋势,愿意为此投资,邀请汤耀华作为职业经理人来成都开店。汤耀华推脱一番,对方执意要求他作为总操盘手,采取投资者与经营层完全分开的形式。思考两年后汤耀华欣然前往,便利店是他唯一没有接触过的零售形式,也是零售行业最难的模式,五脏俱全,看似小,实则深。
而他对成都最初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很麻辣”的城市。后来他又做过很多调查,发现成都冬天不冷,夏天也不太热,人民群众的夜生活丰富,而且喜欢到外面吃饭,成都小青年就爱结伴去街头火锅店,下午在茶馆晒太阳。“如果城管不管的话,我想马路上肯定到处都是串串香。”
这座城市的“消费观”与其他城市很不同,成都人的消费会更提前,而且并不介意成为“月光族”,甚至有一些非理性。一些奢侈品牌选择成都为进军中国西部的第一个城市,而那些品牌销量立即令人刮目相看。如果开便利店,能够将他们潜伏的“购买力”唤醒。
巧的是,成都市长葛红林多年生活在上海,虽然汤耀华没有同市长交流的机会(“人家是市长,我只是个体户”),但他感觉这座城市很欢迎这种新业态。例如,他们注册在成都市高新区,库房在郊区,曾经扩充3次,后来在高新区以优惠价拿到了50亩地,办公室、仓库、食品厂都放到一起。“要感谢成都市政府的支持,便利店这种形式可以国家倡导的推动‘社区服务’、‘早餐工程’ 。”
成都在2010年9月开通了地铁一号线,目前三号线在建。汤耀华希望借鉴上海的“地铁消费文化”,不仅要在地铁站边上开便利店,而且“地下”也要布点,这是上海地铁线路的特色。他找到成都地铁公司招商部,发现对方已经有了很周密的规划,究其原因,在“地下经济”方面,成都也在以上海为标杆。
“我们这个业态就是‘蚂蚁雄兵’,看似小,但是会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蚂蚁形成巨大的队伍,也能够推倒大象。”最近汤耀华到贵阳、昆明等城市考察,希望把店铺开到这些地区,让他郁闷的是,这些城市的大卖场虽然红火,规模最大的中小型超市也只有100家,但是政府对便利店的认识度严重不足。他去找一些朋友咨询,对方想都没想,回答“我们这的小店够多了”,对便利店的概念并不了解。
“问题是,我又不能带他们到上海、到台湾去看。但是成都非常好,感觉跟国外接触也比较多,清楚便利店是现代城市的标准配置。”
变化中的成都
wowo超市面世后,首先把控了这座城市晚上8点后的市场,在此之前这里几乎没有24小时服务,如果晚上要吃零食就只能去大中型超市多囤货,现在终于可以随时下楼买东西了。
起初wowo超市的发展没那么容易,毕竟是新的业态,需要打拼出新战场。汤耀华认为,wowo品牌的转机在汶川地震时期。地震后城市一片漆黑,很多商铺都停掉,各种超市也关店停业,而wowo超市坚持营业,由于余震不断,汤耀华把总部员工派到各个分店支撑营业。
“我想wowo肯定不是这个城市的第一家便利店,之前的没有做起来,因为它们的概念还停留在社区小超市。地震时我们156家店全部坚持营业,在这之后便利店这种概念被成都人接受了,危急时刻也能坚持不关店。原来不到便利店的中老年顾客也开始来wowo超市消费。”
wowo超市也见证了成都市容的变化。在地震之后,这座城市没有出现物资匮乏、价格暴涨的恶性经济环境,反而发展得更迅速,房价也攀升,并开始修建地铁。消息灵通的汤耀华抢占了地铁各个口的黄金铺面。另外,城市做道路改建,双向马路改单向,会影响到原有店铺位置的人员流量,wowo超市也在做调整。
房价上升,商铺的价格也递增,前几年成都的商铺地租普遍是北京与上海的三分之一,最繁华的春熙路也只是上海的二分之一。今年来看,有的地方租金成本涨了三倍,已经直追上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还原了便利店这种业态的本质:在现代化城市中,开发商希望引进将更多主力品牌,占地很大的大中型超市会减少,小型店面反而多起来。
受wowo的影响,成都人熟识的中型超市“红旗”与“互惠”开始往小店发展,7-11与“全家”则分别在去年与今年进入成都。7-11在全球的拓展由多家公司联合完成,这次他们派了“日本开便利店最厉害的人”(汤耀华语)过来,目前开了70余家;全家刚进入,店铺不到5家。
“我们前几年把便利市场做得越来越成熟,这些巨头就马上切入了,十字路口的位置我们拿了很多,卡位卡得比较牢,另外消费者其实不知道他们的背景,他们对wowo很了解,在品牌上我们已经站住脚了。”汤耀华说。
但是从防守的角度,最近wowo超市还是将物流中心做升级,开始利用电子标签、补货传送带,希望更自动化一些。
汤耀华对比看过7-11的发展,这个品牌在中国内地的拓展从北京开始,开店不快,稳扎稳打。而wowo在成都是大步迈进。“便利店就是一个高成本的做法,高投入、高成本、高速度的发展,所有东西都符合三高。速度太慢不行,后台成本就很大。我们希望以数量作为品牌的支撑。”
“回头看,成都之前有了红旗和互惠,如果当时投资方不在成都,我可能第一选择不是这里。现在会觉得当时压力很大,不过已经打开了局面,我觉得wowo的模式在其他城市肯定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