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人生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多彩人生
辞职信反思:世界那么大,可你能去哪? 发布时间:2015-04-28发布来源:科大主页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近日,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学课程老师顾少强写出这封简短的辞职信,瞬间走红网络,这封信也被网友封为“史上最有情怀辞职信”。从未去过四川的她,将行走首站放在了成都,但因过度被关注,生性淡然的顾少强,最终选择了静静离开。

顾少强的十字辞职信,尽管在造句运动中被玩坏了,但还是与这个“工作至上”的时代,形成一种文艺范儿十足的对垒。这种冲突感,让人人都有了抒情的空间。其实,与其说它背后寄寓着当事人的“情怀”,倒不如说戳中了大众压抑心态下的某个“嗨点”。因为,每个年少轻狂或年老稳健的人心里,或许都曾住着一个鲜衣怒马的“行者”。没错,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早就洗脑过那句话—“生活不只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不过,就像对于食客来说,喜欢一道好吃的菜,当然不代表要爱上做菜的厨师。辞职信制造的话题效应,除了商家会追逐当事人的“剩余价值”,大约公众只要知道有这么个女子、大概是个怎样的女子,也就够了。终究,一次无心插柳的“热”,解不了公共议题永久的“渴”。在这个事情上,顾少强的信,有没有促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在她的行程单上,究竟有没有“世界”这个方向,其实都不是我们要操心的事情。哪怕她辞完再“悔棋”,也是她的自由与权利。

为什么“想”去世界看看?或者说,为什么十字辞职信火得一塌糊涂?这个问题起码有三重解读:一来,我们对“世界”的偏好,是自古而来的事情。就像豆瓣上有网友说,你去书店走走,或者看看书单排行榜,满眼都是和“世界”相关的作品。我们需要借助世界表达存在感,更需要以世界的名字,为任何一种情绪与情感背书。这是一种流行病。尽管,在很多人意识中,“世界”也就只是一个庸俗的地理概念。二来,当我们的生活被工作霸占,甚至当我们已经对“匆忙上班”习以为常,潜意识中,还是有些对抗的理念—哪怕它是以温和的文艺腔表达出来。每年60万过劳死的数字,隔三差五IT 男猝死的例子,或者地铁公车上不知道在忙什么的行人……弄得“无聊”似乎像是件有罪的事。哪怕不能行走于世界,光是想一想,在物化的时代,也能宽慰疲累的内心。此外,这些年,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到“你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各种3Q体、梨花体、TVB体等句子,在碎片化传播中,被娱乐性消解。文化传播在段子与营销中,时常会因为无厘头的“接续”而流行开去。网络需要一波接一波的新鲜段子,也许恰好,这一季,十字辞职信赶上了流行的班车而已。

对于大多人来说,“辞职看世界”太过遥不可及,就像幻想中的男神女神,美则美矣,终究没法子共风雨。于是,有调侃的段子说—上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下联:钱包那么小,谁都走不了。横批:好好上班。辞职是顶顶容易的事,关键是成本收益的关,很多人过不了。7%的经济增速已经让大家有些忧心,何况失业后的保障恐怕也未必让人放心,那么,你去“看世界”,一家老小“看西北风”?

人生哲学与生活境遇,有时就是两张皮,有些风花雪月,想想就好。“生活不只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别忘了,还应该有下面半句,“眼下,也许只有苟且”。人生的诗意,从来不是来自空泛的想象,而是来自能力的建构,来自为自由与权益而进行的变革。也许我们最该问的是,世界那么大,可你能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