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实验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经典实验
先快后慢的遗忘步伐 发布时间:2004-02-17发布来源:心理教育中心
人脑不同于电脑。电脑只要输入数据后不断电,这些数据就不会丢失。人脑就不行了。只要一停止记忆,遗忘就开始了。不过,人脑的遗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规律:先快后慢。这个规律是一位名叫艾宾浩斯的德国心理学家首先发现的。   艾宾浩斯为了研究遗忘规律,发明了一种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大家看一下这几个字母组合:DOQ,ZEF,XAB。按照读音规则,它们是可以读出来的:[dRk],[zef],[gzAb],所以,它们可以称得上是音节。可是,这些音节又不象DOG,CAT,ZOO等单词,虽然读得出,但说不上是什么意思。这种不代表任何意义的音节,就叫无意义音节。用这种材料做记忆实验,就能避免许多干扰因素。   艾宾浩斯设计了大量无意义音节,然后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研究遗忘问题。先记熟许多无意义音节,在20分钟后进行回忆,结果回忆不完整,于是进行再学习,重新达到熟记这些无意义音节的水平。然后用我们前面讲过的再学习法计算出第二次学习比第一次学习节省了多少时间(节省量)。接着,换一套无意义音节,记熟后,过1小时进行再学习,并计算节省量。以后再换一套无意义音节……如此继续进行,每一轮中两次学习的时间间隔也逐渐延长:8-9小时,1天、2天、6天、31天。得出了如下结果(见表10,其中的节省量也就是保持量,即表示还记得多少)。 表10不同时间间隔后的记忆成绩 时间间隔 20分钟  1小时  8-9小时  1天   2天   6天31天 节省量  58.2%  44.2%   35.8%  33.7%  27.8%  25.4%21.1% 图4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略)   表中数据绘制成图,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见图42)。图中横轴代表时间间隔,纵轴表示节省量,亦即保持量。   从中可看到,初次学习以后,过了20分钟,记忆的内容大量遗忘,保持下来的仅剩58.2%,1小时以后,剩44.2%,但是接下去遗忘的步伐越来越慢,过了31天,还能记得21.1%。这说明了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有的人可能会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用无意义音节为记忆材料,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如果换了其他材料,遗忘速度还是先快后慢吗?心理学家也曾带着这个疑问作了许多实验。他们发现,虽然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但总的来说,遗忘的步伐还是先快后慢的(见图43)。 图43(略)   正因为遗忘是先快后慢进行的,所以,如果学习了新知识以后,尽早安排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就可以避免大规模遗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