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实验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经典实验
诊断标签 发布时间:2003-12-24发布来源:心理教育中心

如何区别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是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对异常的定义在决定一个人是否被诊断为精神病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诊断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病人接受的治疗。然而,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其他心理治疗师大多都参照以下标准:( 1 )行为古怪,这是一种主观判断;( 2 )行为持续存在,偶尔表现出不正常的行为,不能被判定为精神病;( 3 )社会偏差,即当一个人的行为违反了人们的期望和标准以致扰乱了其他人;( 4 )主观痛苦;( 5 )心理障碍;( 6 )对功能的影响,一个人所期望的、被社会接受的生活方式与其行为之间冲突的程度。

上述的症状和特点,都要求心理学家和专业人士来进行判断。因此,这些指导标准存在两个问题:专业人士真的能区别精神疾病和精神健康吗?区别错误的后果是什么?大卫·罗森汉恩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理论假设

罗森汉恩的问题是:究竟是由于病人本身存在的特征,还是由于观察者看到病人所处环境或场合导致了心理学的诊断。他推想:如果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和专业人员所接受的诊断训练是恰当的,那么专业人员应该能鉴别心智健全和心智不全。

实验方法

罗森汉恩招募了 8 个人(包括自己)做假病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送进 12 家精神病院。

所有假病人表现出同样的言行:他们打电话到医院病预约医生。到了医院后他们说能听到“空的”、“轰的”和“砰”等声音。除了这个症状以外,所有被试的言行完全正常,并且给问诊者的信息都是真实的(除了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姓名和职业)。所有的被试被收入不同的医院。除一人外,其余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一旦进入医院,被试表现的所有行为都是正常的了。被试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被释放,直到他们分别说服医务人员,所有被试记录自己的经历。最初他们试图隐藏这种记录的行为,但不久就发现隐藏没必要,因为“记录行为”本身就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

实验结果

这些假病人的住院时间从 7 天到 52 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为 19 天。研究发现:没有一个假病人被任何一个医护人员识破。当被试被释放后,他们的心理状况被认为是“精神病恢复期”而记录在他们的病历中。

在 3 个假病人所在的医院, 118 个真病人中的 35 个对被试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被试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而医生和护士对此却没有鉴别出来。而且,在医院研究中,与严重的人际交流缺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药物的不缺乏。这 8 个病人在此项研究中共发给他们 2100 片药,而被试并没有服下药,同时还发现其他真病人也会偷偷的把他们的药片扔到厕所里。

讨论

罗森汉恩的研究有力的证明了在医院机构中正常人不能与真正的精神病人区别开来。根据罗森汉恩的研究,这是因为过于强大的精神机构影响了医务人员对个体行为的判断。一旦精神病人进入这种机构,他们就形成一种定势,倾向忽略个体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像罗森汉恩指出的“贴”,即当一个病人被贴上“精神分裂症”的标签后,精神分裂症就成为他的核心特征或人格特质。

另外,医务人员倾向于忽略病人的环境压力,只注意与精神病特质相关的行为。除此以外,严格的还包括如何对假病人的生活史进行绘声绘色的解释,有些甚至是曲解。

本研究的意义

罗森汉恩的研究振动了精神卫生专业领域,这个结果给出了两个关键因素。第一:它表明精神病机构中“心智健全”不能与“心智不全”区别开。第二:他揭示了的危险性。一个人如果被贴上了符合某个心理条件的标签,那个标签将掩盖他的所有其他特征。所有行为和人格特征被看作是起源于标签障碍,这种做法最坏的影响是它可以变成自我确认,即当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按一定的方式对待时,他的行为也开始变成所对待的那样了。

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罗森汉恩的研究和其他人的相关研究,精神病标签现在应用得非常小心,并且它们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重视。

(采自《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罗杰· R. 哈克著,白学军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