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腹胀等都会引起患者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富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某系统、某内脏器官有某种不适或疼痛证明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加以强化,企图用各种办法以获得别人的同情。根据其知识水平的不同,分别认为自己受了“风”、“寒”、“病毒”等侵袭,患了“肝炎”、“肺病”、“癌症”、“心脏病”等。
患者可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惶惶不安,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十分重视,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对于别人的劝说和鼓励不是从正面理解,常认为是对自己的安慰,更证明自己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东奔西走,到处求医,寻求“最新”诊断。做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复的检查,对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常感到不满,而对于偶然出现的“阳性”结果虽认为抓住了“证据”,但也常感到怀疑。
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并无严重疾病,但是患者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
患者除表现有日趋严重的疑病症状以外,其他认识良好,主动求医,无任何精神衰退,体检或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一般诊断较易明确。但是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分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致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麽会得疑病症?病症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如以上70岁的案例一样),或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广告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己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己患癌症、心脏病或艾滋病,以致把轻度的手撑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和骨髓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虽然多次检查结果正常和医生的一再解释都不能使患者解脱。
疑病症患者病强个性多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僻、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30%的患者是由躯体疾病后衰弱状态而促发,也可由于环境的变迁、个体生理、心理条件的改变,如月经初潮、绝经期等的疑虑因素造成。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心肌梗塞,使患者对自身轻微胸痛过分关注,或婚外性交后染上性病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等也会诱发疑病症。
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疑病症的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都可能成为疑病症的诱因。有一部分患者系医源性的。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做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患者做各种检查,则容易造成患者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观念。
正常人在某一时期过分重视自己的健康,对不严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适感的疑惧,可出现疑病观念,但经检查证实在无查处病来,给予适当解释后可放弃疑病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