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室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心理诊室
让音乐解开心灵之锁 发布时间:2008-06-30发布来源:微笑在线

案例 1

广东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在广州在东山区有一个特殊的儿童合唱团,他们只会唱最简单的几首儿歌,而且唱得也未必很好听,但就有不少文艺晚会争着请他们去表演。最特别的是,教这些小朋友唱歌,原来是治疗方法的一种。因为唱儿歌的这群小朋友由于患有脑瘫,影响了语言和运动能力,多数人在半年前根本不敢开口说话,有些人还连凳子都坐不稳,更不用说看着指挥跟着音乐唱歌。然而,在经过一段特殊儿童合唱团的训练之后,他们竟慢慢有了意想不到的改善。

案例 2

在上海,一对博士夫妇对13 岁儿子新近的变化感到非常讶异。儿子被诊断患有“自闭症”,几个月前的他,从不和同学说话,一放学就往家赶,独自在房间里把抽屉拉进拉出。接受了某艺术学校的音乐游戏治疗以后,他经常欣赏“天鹅湖”、“鸽子”等轻快的音乐,并不时与另外三个“孤独”少年一起拉小提琴、弹钢琴,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和过去相比都有了提升。

什么是音乐治疗?

音乐胎教、音乐儿童教学等对孩子音乐素质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爸爸妈妈的重视,不仅如此,音乐还可以调节并改善人的情绪,所以它逐渐被应用到治疗领域,接受治疗的大都是一些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其目的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很高音乐造诣的人,而是借助音乐这种“流动的语言”让他们体验生命、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音乐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一种形式,尽管在国内的应用尚处在尝试阶段,但在美国和欧洲已相当流行。在国外的某医院里,一位心理科医生给一名久治不愈的胃神经官能症患者开了这样一张处方:德国古典乐曲唱片一张,每日三次,饭后放和听,患者遵照医嘱,很快把病治愈了。

音乐治疗不是一种简单的疗法,它是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听、唱、跳、弹奏乐器、音乐创作等等)来帮助患者获得健康。这听起来有些新鲜和模糊,其实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使用过“音乐治疗”。有人喜欢聆听钢琴曲,有人喜欢听自然音乐,也有人喜欢激烈热情的交响乐,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即获得轻松愉悦的感觉。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家长会发现他们常常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里的动画片,有研究者指出,动画片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欢快的音乐,有的孩子投入其中,还会情不自禁地随之手舞足蹈。

音乐治疗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目前使用音乐治疗的范围越来越广,其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包括儿童的智力障碍、自闭症、视觉损伤、多动症、精神发育迟缓等等。通过让特殊儿童参与音乐性的活动或游戏,可以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并开发智力。音乐活动还能使孩子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正确识别和表达情感,发展适当的社会及情绪行为,恢复身心健康。

既然音乐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它当然也可以运用到正常儿童身上。对于一些智力正常,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特别害羞和内向的孩子,通过教他们唱歌、演奏乐器等,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且,接受音乐辅导的孩子不需要有音乐常识,只要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并有意识地让他们接触音乐,奇妙的变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如何选择音乐?

既然音乐对身心有好处,就应该巧妙地把它溶入生活之中,透过不同音乐的聆听,可以为孩子的精神世界带来不同的滋养。音乐疗法首重环境和音量的控制,尤其是慎选合适的曲目,犹如对症下药一般。播放音乐时,必须特别留意音量大小的控制,通常以40 到60 分贝最为合适。同时,家长还要根据不同的目的——为孩子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

情绪调节 很多孩子在受到挫折或遇到刺激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情绪,对爸爸妈妈讲的大道理一时又难以接受,为了安抚他们,可以选择低沉、轻缓、婉约、悠扬的曲目以安定精神,或选择节奏快、旋律佳、音色美的乐曲,以振奋精神。例如,二胡乐曲“月夜”、古筝乐曲“出水莲”、“碧间泉水”、“关山月”、“西江月”、“流水”、“平湖秋月”,另外还可以选择小夜曲、E 大调练习曲等。

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很大一个目的就是增加孩子的艺术修养、培养良好的气质以及宜人的性格。为此,父母可以选择抒情、典雅的古典音乐,也可选择内容健康的流行乐曲、民族乐曲,让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点点滴滴渗入孩子的心田。例如,“春江花月夜”和“河南筝歌”(琵琶曲)、“梦幻曲”(舒曼)、“月光”和“春天奏鸣曲”(贝多芬)、“天鹅”和“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等。

激励斗志 对于自信心缺乏,有劣等感,萎靡不振,甚至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可以选择心情开朗的乐曲以培养其高雅的道德情操、乐观开朗的个性并树立自信心。例如,“阳春白雪”和“彩云追月”(琵琶曲)、“春之歌”(门德尔松)、“命运”(贝多芬)、“创世纪”(海顿)“黎明/ 第21 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等。

心理教育中心整理

来源于:人海泊心湾

2007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