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室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心理诊室
团体心理治疗 来源:中心整理 发布时间:2008-04-28发布来源:微笑在线

,简称团体治疗,指治疗者同时对许多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患者常具有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共性。这种方法的优点,能节省治疗所需的人力,也能利用团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  [适应范围]   1.神经症或神经症反应,包括各种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怖。  2.轻度的人格障碍,特别是人际关系敏感或有交往缺陷者。  3.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障碍。  4.心身疾病,尤其是各种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旨在改善继发的心理问题。  5.重性精神疾病缓解期,特别是社区中的康复期患者。  6.各种应激性及适应性问题。  [方法与技术]   1.普及性团体治疗在我国常为综合治疗中的辅助手段,用于住院恢复朔的重性精神病者。目的为:①帮助自知力恢复。②解决共性的继发心理问题。③配合药疗防复发,促进社会回归。  2.动力一交互关系法采用心理动力学的技术,以改善不良人际关系为目标,鼓励患者逐渐习惯在团体中自我表达并评价他人。常用于神经症患者,每星期1~5次,可持续数月至1年。治疗者的作用仅在于引导,使各个体暴露问题后,通过其他成员的提醒及启迪达到领悟,以促进人格完善而消除症状。  3.经验性团体治疗基于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在团体中获得经验,达到自我“觉醒”。有时要求患者无拘无束地暴露思想和感情,并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人的坦率评论,甚则包括直言不讳的、带浓厚感情色彩的评议和争论。治疗者可安排各种丰富的团体活动,因该法需时较长,有人称之为“马拉松式”团体治疗。  4.交往模式校正治疗有两大类:一为成熟的成人间的交往;二为不成熟模式,在成人交往中采用“儿童与父母交往式”或“童年伙伴式”,由之常产生人际紧张,引起交往中的矛盾。治疗分四个阶段:  ①结构分析、自我分析交往的层次。  ②交往关系分析,共同分析当前团体中各人的交往方式。  ③游戏分析,设计和安排各种游戏,部分参与,部分旁观,活动后讨论游戏中的交往方式。  ④“原型”分析,原型为童年期建立持续至今的一些非适应现象,通过分析自我认识病态及不良行为的根源和性质,以利自我校正。  5.心理剧启示法属团体治疗范畴,“脚本”源于团体中某成员或某家庭的生活,“剧情”着重反映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及问题,常采用“互换角色法”,扮演者往往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其交往对象的感受,旁观者也可参与讨论分析,由于该形式一反心理治疗的枯躁乏味感,通过演出在笑声或情感激发后,往往有所启迪,借以调整及修正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表现。

心理教育中心整理

来源于:中国心理服务

2006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