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网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近日出炉。这份由39健康网针对40万网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高达81.6%的被调查者幸福感缺失,工作和职场发展产生的压力是幸福感缺失的最大根源。
参与调查的网民主要集中在18~24岁和25~34岁的年龄段,分别占32.5%和39.4%。他们正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发展、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专家提醒,“网络一代”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关注。
九成网民倍感压力
调查显示,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44.6%的人觉得“很一般,没什么感觉”;29.9%的人觉得“不够幸福,有些不满意”;7.0%的人觉得“非常不幸,十分不满意”。而认为“很幸福,觉得很满意”的,仅占18.4%。
只有8.0%的人觉得没有压力。92.0%的人都感觉自己面临压力,其中觉得压力很大的占28.7%,觉得压力比较大的占30.0%。
三九脑科医院心理科主任张延赤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社会发展与人们自身发展的不同步。对此他开出“药方”:第一,努力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总是看好的一面;第二,乐观思考,以积极的心态来考虑问题;第三,记录下幸福的事,这些让你快乐的事还能成为你今后幸福的原动力;第四,发挥你的强项,明确了解自己强项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挥这些强项。
六成网民不愿与人面谈
37.56%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在与人交流时,面谈的方式让他们觉得更愉悦自然,而其余62.44%的网民认为,面谈方式反而会让他们在交流时觉得不自然,不愉悦。他们更偏向于使用非面对面的方式与人交流,其中,偏向使用即时通讯工具(MSN、QQ等)与人交流占30.50%;偏向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占17.43%。而有12.32%的网民更喜欢使用短信与人交流。同样也有少部分网民认为,使用E-mail或者书信的方式让他们与人交流时更为自然愉悦,分别占1.28%和0.85%。
63.44%的网民觉得与人面谈不舒服,说明了什么?张延赤医生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性格比较内向,在与人交流以及交谈技巧方向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在高校当中,大学之前的阶段中精力几乎都用于学习上,从而缺乏与人交流的锻炼,以至于突然到了大学,造成人际交往技巧的困扰。
情绪宣泄方式不科学
面对压力怎么办?32.8%的调查者会找要好的朋友倾诉;21.8%的人会到外面走走散散心;16.4%的人会自己生闷气;选择唱K、泡吧、游戏等娱乐手段的人占8.1%;4.2%的人会找理由把气发泄到别人头上。
调查中,五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很一般,但只有5.2%的人会找心理医生咨询。
对此,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会长、北京同仁医院原院长刘福源表示,不愿看心理医生,除了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外,还涉及到经济上的问题。我国经济还是处在发展阶段,心理咨询属于高档消费。在美国,也只有中产阶级才有自己的心理医生。
调查中,57.2%的人认为卫生部门等有关方面“多搞心理讲座,心理培训活动”;51.6%的人希望“多做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希望“多组织心理专家,与网民展开线上咨询”的人有57.5%。
北京五洲女子医院资深心理咨询师廉小淞表示,舒缓不良情绪,建立健康的生活心态,最重要的一点是平衡好“期望值”与“现实值”的关系。对自身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进行正确评估,对自身价值正确定位,是缓解期望与现实矛盾的前提条件。
要补社会心理健康课
也就是说,近90%人认为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没有有力的措施。究其原因,我国心理卫生普及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真正的心理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人群分布特殊,没有可套用的现成模式,所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以至于没有受到民众与社会重视。
专家指出,目前网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若心理压力过大,除了导致心理失衡外,还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建议上班族及学生族要尽量给自己留出休息、放松的时间;控制自己的波动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学业。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不仅要及时寻找解决途径,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健康锻炼或寻求网络健康咨询等多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心理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