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应用心理
灾后心理辅导,应注意区别不同情况 发布时间:2010-03-15发布来源:壹心理网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眼下正值灾后心理辅导的关键时期(最佳期在三个月以内),全国的心理工作者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和热情,有的奔赴抗灾第一线,有的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服务,关心帮助受灾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期。但是,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也存在一些专业性不强,方法过于简单、片面的现象,给受灾群众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是新的伤害,不利于心理创伤的愈合。给予帮助,以提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不同的情绪状态

地震过后,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常见的情绪反应有:

1、恐惧害怕。害怕灾难会再次降临;害怕自己及亲人会再受伤害;害怕自己会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2、无助感。觉得人的渺小和脆弱;不知道将来怎么办,感到前途渺茫。

3、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难过、悲痛;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不是亲人;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感觉罪恶。

4、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感受。

5、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情。

6、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与此同时,还会出现与情绪状态相关的身体症状,包括:疲倦、失眠、做恶梦、心神不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心跳突然加快、发抖或抽筋、呼吸困难、胸闷、恶心、肌肉疼痛、月经失调、反胃、腹泻等。

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采取以下措施:

对恐惧害怕、无助感,应该以关心、关爱为主,使其有安全感和依靠;

对悲伤、罪恶感及重复回忆,则应以共情为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倾听其内心的痛苦,并给予理解、同情,使其得到心灵的慰籍;

对于愤怒、悲伤等情绪,则应以发泄为主,通过渲泄,缓解内心的情绪压力;

对于失望,则应以鼓励、引导为主,使其坚强起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走向新的生活。

面对不同的身体症状,则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药物对症治疗和饮食生活调理。

二、不同的对象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心理的影响也就千差万别。

1、不同年龄的影响。对于幼年、童年受害者,短期是造成对环境的适应不良,长期是造成对其个人性格的影响;中年人由于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一般能够坚强地面对现实;青少年和老年人,情感相对脆弱,情绪反应也就相对更强烈。

2、不同受伤程度的影响。对于没有受伤的人,只是受到惊吓,情绪反应影响相对较小;对于轻伤的被救助者,内心存在的侥幸心理和感恩心理可能会冲淡内心的不良情绪;对于重伤甚至肢体伤殘者,心理反应则最为严重也最为复杂,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3、不同受灾家庭背景的影响。有的受害者的家庭可能没有失去亲人,劫后逢生,心理受到的伤害一般容易恢复;在失去亲人的受害者中,有的失去的是一般亲人,有的失去的是至亲,有的失去的亲人多,有的失去的亲人少,对心理伤害的影响程度也就不一样。

4、不同性格特点文化背景的影响。对于性格内向者,可能容易形成自闭抑郁,更难走出心理的创伤;对于性格开朗者,更能用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对于心理相对脆弱敏感者,不但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可能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身体症状,严重影响到社会功能;对于文化较高、心理素质较好的受害者,一般能够坚强地面对创伤,较好地适应生活。

针对以上不同对象特点,对于幼年、童年受害者,要更多地给予家庭式的关爱;对于青少年及老年受害者,应给予更多的情感上的关爱;对于肢体伤残严重的受害者,则应进行系统的、深入的、长期的心理干预与调适,使其更好地面对现实,适应新的生活;对其性格内向和心理脆弱的受害者,则应充分地理解他们,做耐心细致心理辅导,使其能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三、不同的阶段

灾难发生后,一般都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冲击期。出现在灾难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

第二阶段:应对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大多数人能够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成长期。大多数人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有的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有的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有的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心理帮助的目的,就是让受害者更快更好地度过心理危机期,避免和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在遭遇灾后的心理变化中,争取最佳的结果。针对以上不同的阶段,应该注意的是:

第一阶段,应以渲泄、倾诉、共情为主,允许受害者发泄,鼓励或引导受害者倾诉,理解受害者此时的情感,与其同悲同泣,避免使用那些影响受害者情绪渲泄的语言和做法,如“孩子,你要坚强!”“你很幸运”“我们已经在帮你,一切都会好起来”。

第二阶段,应以认知治疗、行为训练、鼓励和指导、暗示和模仿技术、转移注意力等治疗方法为主,帮助受害者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坚强地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

第三阶段,受害者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力量,独立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构建合理的认知行为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健康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