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疏导法,其主要作用是将受挫者遭受挫折后所产生和积累的过多的消极情绪(也称作“负情绪”)宣泄出去,以维持其生理、心理的平衡和心理健康,形成对挫折的积极适应,并使其获得应付挫折的适当方法和力量。 1.宣泄的实质 我们知道,人在遭受挫折之后,会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和紧张状态,并激发身体内部神经系统和生理器官的活动,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产生出能量。这时体内激增的能量,如不能得到及时发泄,便会危害身体。情绪的发泄,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这种能量的发泄。比如有些人发怒时“暴跳如雷”,悲伤时“泪如雨下”,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使突然激发起来的能量得以释放的缘故。 那么,强烈的情绪产生之后,是否应该努力克制和压抑自己的感情,不让它流露出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呢?答案是否定的。强行压抑情绪的外露,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因为所谓“控制情绪”,所能被人的意志控制住的仅仅是诸如表情、声音、动作的变化,泪液的分泌等一些情绪成份,而心脏活动、血管、内分泌腺的变化,肠、胃、平滑肌的收缩等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内在生理的变化,却是不服从人的意志控制的。因此,那些表面上似乎控制住了情绪的人,实际上却使情绪由于外部的压制而更多地转入体内,到内脏器官去活动,在体内寻找发泄的地方,从而给体内器官以损害。 再者,情绪的丰富性是人的生动活泼性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生活,如果缺少丰富而生动的情绪,将会变得呆板而没有生气。如果大家都“喜怒不形于色”,没有好恶,没有厌憎,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那么,人也就成了会说话,有动作的机器人了。这不是情绪的成熟,而是情绪的退化。也不是正常人应当有的情况,而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其实,不仅过多的消极情绪(负情绪)应当宣泄,就是积极的情绪(正情绪)过多、过于强烈,也会造成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的不平衡,也应当进行适度的宣泄。这也是不难理解的。一个人喜事太多,往往长期处于激情状态,能量消耗大,且往往睡眠不宁,容易激动,倒不如心平气和,经常有点小的喜事刺激显得平衡。国外就曾有一老人,得知三个儿子在奥运会上同时获得金牌后,大喜过望,导致心脏病发作而猝然去世。不过,由于负情绪对人造成的危害更大、更多、更广泛,它的宣泄也就更重视了。 宣泄的心理实质,就是将积蓄的情绪通过行为进行代偿性的输出,是一种尽快达到心理平衡的手段。 2.宣泄的几种形式 (1)破坏。正情绪和负情绪的过分膨胀都可能导致破坏行为。例如,有的人气愤时砸家具、摔碗碟,打架、杀人、放火等等;在特别高兴的时候,如看一场紧张的体育比赛,最后自己的国家队夺得冠军,也会有人高兴得把热水往地上摔,把电视机往楼下扔,点着扫帚当火炬去游行,借以宣泄极大的欢乐情绪。《红楼梦》里贾政听得贾府又出了人命且与宝玉有关,大动肝火,不仅令人捆绑、痛打宝玉,而且自己也亲自大打出手;美国电影《第一滴血》的主人公兰博被警察当局当作犯人残酷追捕,他的痛苦委屈和不满情绪没有特定的宣泄对象,于是用机关枪横扫警察局,用炸药轰炸办公楼作为报复,这也是一种破坏性的宣泄。在现实生活中,迁怒于人、报复于人,都是一种极度的破坏性宣泄,对他人、对社会会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是应当予以制止的。但当自己成为宣泄的对象时,又要体谅朋友的个性特点,尽量制止和原谅朋友的宣泄行为。 (2)爆发。破坏性宣泄主要通过损及人或物的行为达到宣泄目的,而爆发性宣泄则通过行为加语言,或单用语言进行快速的宣泄,它不触及他人或他物,没有破坏对象。比如,正情绪的载歌载舞,“乐得跳起来”;负情绪引起的发火、跺脚,都属于这一类的宣泄行为。痛哭是一种常见的发性宣泄,大哭之后,人的心理得到平衡,会带来一种生理上的欣快感。《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得知自己终于中了举,狂奔狂叫,则属于过度的正情绪的爆发性宣泄。有些爆发方式,特别是负情绪的某些爆发方式,并不是好的宣泄方式,正如达尔文所说:“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康德说得更好:“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以上两种宣泄方式都是直接、快速但却简单的宣泄行为。下面几种则是较为复杂、缓慢、曲折的宣泄行为。 (3)倾诉。用语言将自己的情绪向别人表述便是倾诉性宣泄。《祝福》里的祥林嫂,唯一的亲人--儿子阿毛被狼吃掉了,她的悲痛只有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倾诉加以宣泄。尽管后来人们都厌烦了,不愿听了,好还是要讲。前面讲的《第一滴血》里的兰博,最后与曾经浴血战斗过的上校见面了,有了倾诉对象,便终止了破坏性宣泄,而一股脑儿将积蓄于心里的所有痛苦、委屈与愤慨都向上校倾诉出来。倾诉是朋友间最常用的宣泄表达形式,也是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良好适应的较好方法。 (4)议论。倾诉是将自己直接的感受简单地向倾诉对象宣泄,而议论则是通过复杂迂回的途径向别人讲述。议论宣泄分两种:①利他议论。这种议论是通过某个人物或某件事物,进行积极的评估,通过赞美到对心理上的羡慕与祝愿的宣泄。这对人际关系的和谐和改善是有好处的。②损他议论。这种议论的实质是发泄心理上对他人的不满或嫉妒,多用嘲讽、鄙视和幸灾乐祸的口吻进行。通过议论他人,达到口头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这会在暗地里却也是严重地损害他人的名誉。 (5)投射。这一防卫机制中的“投射作用”不尽相同,但含意还是很近似的。投射宣泄可分为两种:①被动投射。这多见于娱乐宣泄,例如看电影、看戏、看小说、听音乐、看画展等,你的激情会被剧中人的台词,被小说的情节,被音乐的旋律,被画面上的色彩所感染,作品调动起了你潜在的喜、怒、哀、乐、思的结果,是被动的宣泄。这种宣泄的学说早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诗学》一书中就提出来了。在讨论希腊悲剧的目的和作用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人们在观看戏剧时,可以通过剧中英雄的行动,以感情移入的方式表示自己对丑恶势力的敌视。情绪的这种唤起和表达导致了净化或宣泄的效果。如我们在看电影《野鹅敢死队》时,最后雇佣军头头福克纳上校亲手处死噬血成性的银行家爱德华时,人们无不拍手称快,这也是我们内心深处对背信弃义的无耻行为的痛恨,这种情绪通过主人公的行动得到了被动宣泄。②主动投射。这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活动等进行宣泄,如写作、记日记、画画、听音乐、体育活动、劳动等等,都是将自身的情绪,通过替代的活动形式表达和发泄出来。写匿名信、贴反动标语等,也是一种主动宣泄,但就其性质而论是危害社会和有损于他人的宣泄手段。 3.宣泄疏导法的作用 人们在遭受挫折后,由于激烈的情绪反应,会导致不理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剧烈变化,这时,应当通过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方式,有节制地把心中的积郁发泄出来。只有让紧张情绪释放出来,才会使心理达到平衡,恢复理智状态。 排解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很多,既可以靠自己的自我调节,需要时,也可以借助别人的疏导。 (1)通过交往和语言倾诉。可以找自己的亲人、知心朋友、自己信得过的人,把自己的苦衷和怨恨尽情倾诉出来,以求得他们的开导和安慰;或者与领导谈,用批评或自我批评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常言道:一个快乐由两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一个痛苦由两人分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何况你倾诉了自己的苦恼,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不仅仅只是安慰,还有开导、帮助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有个女会计,坚持财务纪律,受到厂长打击报复,种种刁难使她难以工作,也难以生活。几次申诉,又石沉大海。她痛苦、忧愤,甚至想走绝路,后来,她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一位老同学,这位老同学对她说:“你县里、地区告不中,就不能向省里、中央告了?”一番话说得她勇气倍增,又看到了希望。她投书中纪委,终于使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决。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模糊的,而旁人点拨几句,常会使你茅塞顿开。科学家高士其,当年带着被病魔摧残的身体回到旧中国、但报国无门,使他痛苦和失望。后来他找到李公朴、艾思奇诉说,受到他们的开导与鼓励,立志拿起笔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使他的性格变得坚强、乐观。所以,一个人一旦有了挫折和痛苦,切莫闷在心里,可以找同事去,找亲人去,找朋友去,在那里倾吐自己的心思,得到他们的开导和帮助,这比一个人独思冥想优越得多。 (2)活动释放法。就是借助其他活动把紧张情绪所积聚的能量排遣出去,使紧张得到松弛与缓和。人在紧张状态被紧急动员出的能量若得不到及时发泄,便会危害身体。但是,文明社会又要遭到舆论的谴责,重者会使个人谄入更大的不幸。因此,我们可以把在紧张状态下积聚起来的能量,转移到其他无害的活动中去。比如,受到挫折,感到郁闷、愁苦、盛怒时,可以到操场上猛踢一场球,或者到田野里拼命干一阵子活,或者在空地上以高速度冲刺几百米,直弄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心里也就自然平静下来。若实在痛苦,也不妨大哭一场,如同夏天的暴风雨,越是倾盆而下,天就越晴得快。人在痛哭一场后,随着眼泪将多余的生化物质排出体外,对身体当然是有利的,这样也有助于及时恢复心理平衡。 (3)精神发泄法。国外的精神发泄去,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制造一种情境,使受挫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受压抑的情感。人们处在挫折情境中,往往会紧张的情绪反应替代理智行为。这种精神发泄去的原理就是把这种紧张情绪发泄出来,使人恢复理智状态。 国外的精神发泄法可谓五花八门。有个别谈话法,这在哈佛大学心理学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中首先肯定了此种方法的作用。实验是这样进行的,让工人发泄对管理当局的不满和抱怨,研究人员只是洗耳恭听,详细记录,经过上万人次的谈话,霍桑厂的产量大幅度上升。 有信件发泄法,就是受挫者给造成自己痛苦的对方写信,倾诉心声,信写好后不要寄出,以免伤害别人。有时,一个受挫者晚上写好信,第二天早晨便心平气和了。 国外还有些企业设立了“情绪发泄控制室”,墙上挂着公司老板和蔼微笑的照片,室内放着橡皮人形靶,备有各种棍子,有气的职工可以进去拳打脚踢一顿,以发泄自己的气愤。 当然,受挫后对不良情绪的宣泄,并不是可以无所顾忌的,不分场合,不顾影响,不计后果的。那种一有怒气就大动肝火,一有痛苦就大哭大嚎,一有冲动就蛮干一通的作法,向来是人们所不赞成的。这种胡乱发泄的方式,并不能把不良情绪真正发泄出去。抒放应当有度,要讲究方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和渠道来宣泄和排遣不良情绪,要掌握适当的宣泄形式,控制宣泄的强度。尤其对于老年人、体质差的人和心理脆弱的人,控制好宣泄的程度,更为重要。
心理教育中心整理
来源于:中国心理服务
2006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