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基础理论
群众心理学派简介 发布时间:2012-11-12发布来源:科学心理

群众心理学派(mass psychology school)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雷朋等人。他们以群众的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对群众和公众的时尚、风俗、舆论、传说等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共同行为进行研究。他们认为,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的心理现象是由于暗示与模仿的结果。他们企图用暗示与模仿来解释人们一切社会行为和心理特征。因此,这派理论又称为暗示和模仿理论。

塔尔德于1890年提出了“社会就是模仿”的命题,认为模仿是作为个人行为的基础的社会过程。塔尔德认为,模仿造成犯罪是一条根本规律,可以用之说明一切社会现象。一个人创造,九十九人学样。他认为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不能从人脑中追溯,而应在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得出结论。

塔尔德的观点被同时代的另一法国社会学家雷朋所接受,并且做了进一步发展。

1895年,雷朋写了《民族和群众心理学》一书,提出了关于群众心理学的一系列观点。他认为只要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就可以称为“群众”,而“群众”具有一系列共同的心理特点,即许多人在一起就会丧失理智、情感冲动、缺乏责任感,表现为冲动性、盲目性、破坏性、匿名性、被感染性与被暗示性;群众的行动总是带有群众的神经质的感染因素,群众中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受到群众的心理气氛所感染,从而构成了群众的共同意志与共同精神。雷朋的观点表现出了鲜明的阶级色彩。

群众心理学派中的“暗示和模仿理论”曾对当时和以后的一些学者发生很大影响。有许多社会心理学家接受了雷朋的观点,其中最典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斯。罗斯认为群众接受暗示之后,会发生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就是群众的力量。罗斯的观点导致群众行为研究的深入,并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开辟了群体动力学研究,另一是将群众行为的研究转入了对社会帮派和不良集团的研究。

群众心理学派在1890-1910年的20年间影响甚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群众心理学的理论又被人们重视起来了。研究城市社会的社会学家需要了解群众行为;劳资纠纷导致企业家也需要了解群众行为;公众的态度和意见、社会的舆论等对政治局势的影响导致政府官员及宣传部门也需要了解群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