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基础理论
心理测量简介 发布时间:2012-06-04发布来源:科学心理

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进行的测量。 

心理测量可以从个体的智力、能力倾向、创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对个体进行全面的描述,说明个体的心理特性和行为。同时可以对同一个人的不同心理特征间的差异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相对优势和不足,发现行为变化的原因,为决策提供信息。 

心理测量可以确定个体间的差异,并由此来预测不同个体在将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差别,或推测个体在某个领域未来成功的可能性。 

心理测量可以评价个体在学习或能力上的差异,人格的特点以及相对长处和弱点,评价儿童已达到的发展阶段等。 

心理测量的结果可以为客观、全面、科学、定量化地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因为它可以预测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适宜性,进而提高人才选拔的效率与准确性。心理测量可以了解个体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征,从而为因材施教或人尽其才提供依据。如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班分组,部队可以依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兵种,企业可以将职员置到与其能力、人格相匹配的部门等。

心理测量可以为升学就业咨询提供参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确定最有可能成功的专业或职业,进而作出佳选择。心理测量可以为心理咨询或治疗提供参考,帮助人们查明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辅导、咨询或治疗。 

通常心理测量依据测验的功能,可以分为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氏量表和瑞文测验;而人格测验主要有mmpi、16pf、epq等。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有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心理测验的产生, 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量,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 

(2) 50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此举动导致了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3)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量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标准化是现代心理测验的重要评价指标。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量尝试: 

(1) 弗兰西斯•高尔顿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2) 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并且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比内-西蒙量表的诞生及心理测验的发展: 

(1) 1904年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西蒙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2) 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此时比内已不幸去世。 

(3)1905年量表主要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内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成分。1908年版的量表删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适的题目,增加了新题目,题目总数大59个。所有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 ~ 13岁。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平”来表示。人们常叫它为“智力年龄” 。它表示一个儿童能完成何种年龄水平的儿童所能完成的测验。 

(4)最有名的是1918年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为IQ,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心理测量的特点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心理与某些客观的物理现象不同,以今日的科学发展水平我们尚不能对心理进行直接的测量。根据心理学特质(trait)理论,某种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的特质,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因此,心理测量只是测量了一个人对测验项目所进行的行为反应,心理学家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以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因此,位置具有相对性。由此所测得的一个人智力的高低等,都是与其所在总体的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同时,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心理测验是与心理测量相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在“名词”意义上使用。而心理测量则是运用心理测验为工具,达到了解人类心理的实践活动,它主要是在“动词”意义上使用。 

心理测量的特征分类 

心理测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加以分类。主要标准有测量对象、测试人数、测验中使用的材料或内容的呈现方式、测量解释的标准等。 

(1)根据测量对象分类 
按照测验的功能可以将心理测量分为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认知测验又称为能力测验,这类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又称性向测验)、教育测验(又成能力测验)及创造力测验等。 
智力测验目的在于测量受测者智力的高低。能力倾向测验的目的在于发现被试的潜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教育测验则是测量一个人(或团体)经教育训练或学习之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也称为成就测验。 
有学者(郑日昌等,1999)将认知测验分为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两大类,并认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力测验是测量较少控制的或不大确定的情境中学得的结果,而成就测验则是则多数测量有计划的或比较确定的情境中(如学校)学习的结果。 

(2)根据测试的人数分类 
根据一次测试时人数的多少,测验又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两种。个别测验通常是由一位主试和一位被试面对面的进行,因此主试可以较多的观察和控制被试反应的机会,尤其适用于一些特殊群体(儿童或文盲等)。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经由测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而且个别测验手续复杂,主试需要较高的训练与素质,一般人不易掌握。团体测验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位主试(必要时可配有助手)对多数人施测。此类测验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资料,因此易于建立常模;其缺点是被试的行为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3)根据测验材料分类 
主要可以分为语言或文字测验和操作测验。语言或文字测验的项目是以语言或文字呈现,受试者也要用语言或者文字作答。它可以测量人类高层次的心理功能,其编制和实施也较容易;但是其不能运用于语言有困难的人,并且受文化的影响。操作测验以图形、符号或实物为测验材料。被试的作答无需使用语言或文字,常以操作表达或回应。其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但是费时太多,不易团体实测。 
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及相关类型的测验。 
按测验难度分类可以分为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前者题目简单,但数量较多限时较短,后者包含各种不同的题目,但作答时间充分,测量的是解答难题的最高能力。 
按照测验要求分类,可以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前者要求被试尽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如智力测验。后者要求被试按平常的习惯方式反应,没有正确答案,如人格测验。 
按测验解释分类,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前者是将一个人的分数与其他人比较,看其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如高考。后者是将被试的分数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来解释,如CET考试。 
以上几种分类都是相对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同一个测验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