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基础理论
宏观的本土心理学 发布时间:2010-07-16发布来源:科学心理

现代心理学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但主要的还是以科学心理学为主流。科学心理学在这一百多年中,虽不可讳言的在多方面有相当的进步,但也显露出因实证性质的限制而引起之困境。然而事实上,所谓前科学的或哲学的或传统的心理学,也并没有因科学心理学之诞生而消失。实证科学心理学之不足,由认知革命、人本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等势力的出现,也可看出一些端倪。

七十年代在心理学界还突起了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法国心理学家莫斯考维(S.Moscovici)在英国学者希勒斯与洛克(P.Heelas and A.Lock)所主编的「本土心理学」一书所着的序言中,就提出了重新审视传统心理学的「回归革命」(retro-revolution)。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关注着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不论是民俗心理学、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或哲学心理学等等,都是对传统心理学的重新审视,也推动了本土心理学的兴起。当然不可否认的,也有各不同非西方文化的心理学界,对西方或美国的文化霸权的不满,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心理学的局限性提出了质疑。

台湾心理学界也在同一时代对台湾的心理学展开了反省与讨论,一九九三年六月出版的「本土心理学研究」第一期,杨国枢「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一文中,对台湾本土心理学的开展与研究有详细的说明。「本土心理学研究」也自1993年出版至今已到了第八期。在这里笔者所关心的并不只是华人的本土心理学,(因为不只是在台湾,在香港与中国大陆都有了对本土心理学的研究),而是对本土心理学的普遍关注,自从本土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本土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提出了文化的观点,但大部分的心理学家都是在努力的建设本土的科学心理学,本土心理学仍然跳不出百年来科学心理学的桎梏。

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希勒斯与洛克所编的「本土心理学」一书,引发了心理学界对本土心理学的普遍关注,希勒斯在该书中撰写了「本土心理学导论」一文,并说明什么是本土心理学。希勒斯把本土心理学与专家心理学做了对照,在他看来专家心理学(specialist psychologies)是由喜好科学实验的学院心理学家、由喜好论证的哲学家与推进深奥理论的宗教家发展起来的,希勒斯把科学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与宗教心理学,统称为专家心理学,以相对于本土心理学。对希勒斯而言,本土心理学是与心理学论题有关的文化观点、理论、猜想、分类、假设和隐喻,连同体现在社会习俗中的观念。这些心理学阐述的是人的本性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他们包括着对人的行为和感受方式,和人怎样能在生活中求取幸福和成功的忠告和禁戒。

本土心理学具有其多元性和复杂性,是一种隐含的日常知识,它是人们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和累积起来的,并且体现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之中,也是社会共享的意义资源,具有广泛的渗透性,通过各种途径、各种习俗建构,影响人的心理生活。希勒斯和洛克在他们所编该书的序言中,又指出心理学通常研究的是真实的人,人类学家则倾向于研究人的社会和文化产物。人按照从社会文化产物继承的东西,来构想建构它自己。本土心理学就处在把人与社会文化产物联系起来的那座桥上,从这个观点来看,本土心理学也指现存的、不具实证科学特征的心理学。 以常识心理学为例,常识心理学是指任何生活在某一社会文化习俗中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在学习掌握和运用日常语言时,学到运用一套概念网络,去体现在日常语言中有关心理学的现象。而在人类社会化的过程里,就会学到这隐含的概念网络,也就是常识心理学。所以我们可以这幺说,常识心理学根源于本土的社会文化历史,也与本土的传统哲学心理学相连通。

中国的本土心理学 古代希腊哲人研究宇宙万物,碰到人的问题而有哲学的心理学。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宇宙万物的哲学,但是有兼论宇宙万物以讲论人生之道的学术,历代称之为「诸子之学」。中国历史上没有科学的心理学,也没有系统的讨论心理的学术,却有丰富的心理学的远见卓识,构成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体系,我们可以说,传统的中国哲学---「诸子之学」,就蕴藏着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也包括了哲学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中国的哲学心理学,融会贯穿在中国的文化中,中国古代哲人对精神生活的阐述与西方的哲学心理学有很大的差异,传统中国哲学的任务不在增加实际的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的心灵境界,而且中国哲学不离开人生界,认为真理即内在于人生界本身。中国哲学所有的对象是人生之道,儒、道、佛三家以及墨学、法家都是研究人生之道,道的基本为天道,天道为一切物理与一切事理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