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微笑心理 > 基础理论
爱情心理学理论(下) 发布时间:2009-12-11发布来源:科学心理

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亲密关系是怎么发展的?凄美的爱情,你永远无法体会,除非你真的经历。生活中,特别是大都市里,更多是“理性”的爱情,以理性公平的评估方式,衡量自己在爱情关系中的付出与收获,以此决定自己的应对行为。本文为爱情心理学理论的下部分,Psytopic提醒,理论存在的意义是提供我们理解问题的方向,请不要忽略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当爱情可以解释,未必是好事。

Murstein的SVR理论

这个理论与下一个要介绍的理论一样,主要是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两者的差别是前者属於阶段论,後者则属於社会交换论。首先先介绍 Murstein(1987)所提出的SVR理论,他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来看,可分为「刺激(stimulus)」、「价值(value)」、和「角色(role)」叁阶段。  刺激阶段:通常双方第一次的接触即属於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双方彼此间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条件上,例如被对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价值阶段:一般而言,双方大约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触,便属於价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

角色阶段:通常双方大约第八次以後的接触,便开始属於角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对对方的承诺,主要建立在个体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对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虽然Murstein认为亲密关系包含刺激、价值、和角色叁阶段,但其实在亲密关系的每个阶段中,这叁种因素对关系都有影响;只是在每个阶段中,各有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整个关系发展历程来看,刺激因素依开始占较高的比重,之後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後会趋於一个平稳的水准;至於价值因素虽然一开始时的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阶段」的时候,这个因素的比重会迅速提高,不过在「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会趋於平稳,且最後平稳的水准所占的比重,也比稳定後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样的,角色因素一开始最低,到「角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也会不断地往上提升。

Rusbult的投资模式

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来看亲密关系的发展,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此关系中互相有所得失,并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评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关系中付出与收获,再以此评估为基准,决定其对关系的应对方式;在这类理论中,Rusbult(1980,1983)的投资模式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

Rusbult(1980,1983)认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commitment)」,是由满意度(satisfaction) 、替代性( alternatives )、及投资量(investments)等因素所共同决定。根据投资模式的预测,当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以及投资了较多或较重要的资源时,便会对此亲密关系做出较强的承诺,也就是较不易离开此关系。

简单来看,可用一个方程式加以说明: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

满意度: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於他在此关系中所得到报酬及所付出的成本,会评估相互抵消後的实际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相互依赖性会随着提高,而开始将伴侣的结果和整个关系的结果也并入实际结果的计算,例如和伴侣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担他的痛苦。此外,个体也会依据过去曾有的亲密关系及有关的经验(例如与家人和朋友所讨论、比较的结果),形成一个自己对目前关系所应得结果的预期水准。最後个体会将在关系中获得的实际结果,与此预期水准相比较,而产生对此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当实际结果愈好,预期水准愈低,则满意度愈高。

替代性:「替代性」指的是对放弃此亲密关系的「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结果」包括发展另一段亲密关系、周旋在不同的约会对象间、或是选择保持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单身状态等。个体对於此关系外可替代关系内伴侣的可能对象,其考虑的因素不只包括特定的喜欢对象,也包括不特定的对象,以及个体对自己能否离开此关系的能力的主观知觉与客观评估。此外,个体的内在倾向与价值观也会影响替代性的主观知觉:例如当个体觉得有自信、有价值、有高自尊、及有强烈的自主性需求时,通常会知觉自己有较佳的替代性品质,而较容易离开此亲密关系。

投资量:「投资」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资源。「投资」与报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是「投资」通常不能独立地从关系中抽取出来,而报酬与成本可以;第二是当关系结束时,「投资」无法回收,而会随着关系的结束一并消失。因此投资会增加结束关系的成本,使个体较不愿也不易放弃此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增强了个体对此关系的承诺。

个体投资在亲密关系中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的资源,如时间的投入、情绪能量的释放、个人隐私的想法与幻想的揭露、以及为伴侣所作的牺牲等;另一类是间接投入的资源,如双方彼此的朋友、两人共同的回忆、以及此关系中所特有的活动或拥有物等。此外,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所形成两人一体的认同感,长期相处下来所建立的默契与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补的一些记忆与讯息等,也是会随着关系结束即失去的投资。个体所投入的资源层面愈广、重要性愈高、数量愈多,则表示其投资量愈大;当个体在此关系的投资量愈大时,对此关系的承诺也愈强。

承诺: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诺」,是指会使个体去设法维持这份关系、以及感觉依附在此关系中的倾向。因此承诺的定义包含两个部份: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

当个体对一份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後,不仅代表他想维持这份关系并依附关系下,也会促使个体做出种种有助於维持此关系的行为:例如与他人作一些适应性的社会比较,并选择性地加以解释,以便得到此关系是「很好」的知觉;对於对个体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坏现有关系的替代对象,尽量拒绝与其接触或相处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有关忌妒与第叁者介入的问题;自愿为此关系作一些付出与牺牲;以及当伴侣做了某些糟糕或不合己意的事时,采取顺应而非报复的方式解决。